POLYU MA FASHION SHOW 2018 PT. 2

第一部份繼續–>

當晚有太多太多系列了,我也實在不能記得全部同學的作品。但值得一提是他們用的布料很特別,我想應該不是在外面買的。其中一件以拉鍊連接兩件長袍的設計很是有趣。兩色水彩暈染長袍同時走到台上,氣勢一時無兩。這是Shawn的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另一個系列是Jessica的The Little Emperors。在後台時見到這條長粉紅花海裙擺,就特別喜歡。花瓣和皮褸可以說是一剛一弱的搭配,有著互補之用。

在台上播放的介紹短片中可以感受到同學之間的感情和友誼,也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期盼和付出。繼續加油!

Too many collections to remember by name, but all had great fabric selection. I think all of these fabrics were made by the students. I do remember a collection inspired by Chinese ink paintings. Two long gowns attach with a zip made one piece. When the two models came out, they separated on the stage to become two little paintings. It is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by Shawn. Another collection I loved included a long pink floral gown with red leather jacket. Silk and leather was an interesting combination, a difference between soft and strong. This is The Little Emperors by Jessica.

Although the show was a bit long, you could sense the camaraderie and love. Keep it up!!

攝影/Photos by :: Garrett Lai

Read More

POLYU MA FASHION SHOW 2018 PT. 1

理工大學服裝及紡織品設計文學碩士的畢業時裝表演!當日意想不到的是,今次表演的台前幕後大部分工作都由同學自己擔任。門口當公關的同學有條理地安排所有嘉賓拍照和進場。對同學來說肯定是個難忘的經驗。而今次表演除了展示同學們的畢業作品以外,也展出了他們早前和愛沙尼亞一藝術學校合作創造的扇子系列。以中國傳統木扇頁作材料,打造一個個匠心獨運的造型。沿著這些作品一路走入去就是表演場地了。

Hard to believe this show was organized by the POLYU MA graduate students. The exhibition, cocktail party, and the show itself… I believe this will be a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 them. In addition to showing the graduation collection created by the students, the event also exhibited the Chinese fans collection created earlier this year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Estonian Art School.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wooden fans as materials and create a unique pieces.

–>第二部分繼續

攝影/Photos by :: Garrett Lai

Read More

DAMNING EVIDENCE/EXHIBIT A. CHRISTOPHER DOYLE

CHRISDOYLE_8339FIN

PHOTOS BY NICK D FOR PRECURSORPRINTS.COM
INTERPRETED BY JIN TAO
SPECIAL THANKS TO AGNES B

杜可风。王家卫。 PNC的(Patna’s In Crime),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你不曾看过他们的作品,那真的是你的损失,因为你错过了一些伟大的电影。许多人说,杜可风主要是负责电影的画风,而他创造的多是美好的视觉盛宴。杜先生近日携手Agnes B.举办的作品展览,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你全面解析这位电影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Christopher Doyle. Wong Kar Wai. PNC’s (Patna’s In Crime), inextricably linked. If you’ve haven’t seen their ouvre of work, you are seriously missing some great, great cinema. Many say Chris is chiefly responsible for the look of those movies, and dem tings are some real visual stunna’s. Mr. Doyle recently held an exhibition of his artwork with Agnes B. and we couldn’t miss the opportunity to chop it up with the man about all thing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 English Continued after the Chinese >

SPITGAN –何为艺术?
杜可风 – 这是我一直以来很避讳的话题。我不喜欢成为别人眼中的艺术家。你看这儿(指向他展览的一幅作品),我做了一件叫,为什么我不是画家的作品,根据Frank O’hara的一首诗而联想的。对我来说,艺术就是艺术家做的。所以,关键不是自称为艺术家,而是成为艺术家。那么如果其他人对此有任何观点,如果他们认为这可行,或者他们认为能与之联系,或能够刺激他们,或令他们感到好奇……那么,这就足够了。对我来说,这是我的日常生活。当我看到Steve McQueen的装置作品,我会说,“嘿,这我能一天做100次!只不过是你把它变慢了。”所以我一直不喜欢说把东西拿出来展览就一定是珍贵,是有先见之明,或者比我们每天做的电影场景更有价值的这种想法。所以对我来说做这个(展),这是表达(我的)投入的一种方式。由于Agnes B,(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我感到责任重大,知道她参与投资了一部影片,在该空间以及该领域。所以对我来说这是我首次呈现一个艺术家的夹克,帽子或是鞋子。这才是真正差别所在,但我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电影制片人居多。如果你觉得有些电影是艺术的话,那么我非常感激。如果你认为它们是垃圾,我也会欣然接受。但我不会放弃做电影!

我仍然会做拼贴画。基本上这属于清理,清理工作室的一种方式。把一些东西筛除。哈哈,不然会有太多琐碎了。这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它是春季大扫除。 HAHAH

SG – 那么摄影与拍电影能被称为艺术吗?
CD – 恩,圈外人称之为第七艺术。在欧洲许多社区,它确是如此。即便希区柯克将特吕弗提升到了艺术家的高度。可他在美国人眼里还是一个Shlop Master。如果我们产生一种共鸣或者诗歌的感觉……在视觉上它会接近其它艺术形式的体验。它在哪,它是什么。它有它自己的诗情画意。它能同色彩产生共鸣,或者它拥有一种定义你的韵律,它将你带入,那么它便是艺术。可是有那么多人……90%的电影业人士是出来赚钱的,他们仍然不赚钱!对不对?所以同样,你不能强求自己做艺术,你只能做自己所做的。这才是关键。如果它达到那种程度,无论是被称为,和谐,和平,精明,或明朗……只要能找到一种声音。那么它可能衍生为一种特别的东西。例如以我与王家卫做电影的经验来说,我们每每做的电影基本都像“花样年华”,就像在雕琢一般。你过滤掉所有的东西,那么剩下的就是精华。至少已经非常接近你想表达但是从未有方法表达的东西,就是如此,它需要时间!虽然有些人很快达到这种程度。比如莫扎特,或者Steve McQueen,还有许多人已经在那儿了,但我们大多数人,我们要学会去芜存青。这才是真正的过程。

SG –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然而本质上正如你所说是一个去芜存青的过程。
CD – 还有就是,不要试图成为别人!不要试图称为杜可风。想都不用想的!因为首先,这不像你想的那么有趣!其次,你得很会喝。然后,你还得不停地四处奔波。我的意思是,为什么要成为我呢!我还有不想做我自己的时候呢!关键就是,要做自己,并坚定这一点。你也变不了自己是谁的事实……

SG – 所以,做好自己!
CD – 做好自己!你想要改变?没问题!让自己变成人妖就行……这样你就与众不同了!想都别想……做你自己吧!可能比你想象中所花费的时间要长!他们可能会在艺术学校或电影学院什么的告诉你,只要你毕业就能成为一个超级巨星,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谎言。现在的教育就是一个谎言。因此你要自我学习,自我了解。

CHRISDOYLE_8352FIN

SG – 这个展出是否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呢?
CD – 你指什么?这里只有5个不同的女性。你觉得是关于什么的呢?我没有让她们在同一时间过来!有几个人见到过,也有其他人在这儿,他们也不介意(他指的应该是在他艺术作品中出现的明星。)。他们认为这是艺术,他们不觉得这是承诺。这当然是承诺!这就是所谓的…借Willie Nelson的一首歌,“我没来这里,我不会离开”。说的是Willie Nelson因为喝醉了被赶出了酒吧。所以基本上这就是我与电影,艺术,女性,香港的关系。主要是跟香港的关系。一方面是因为AgnesB参与了我的电影BENDS?还有就是衍生BENDS隐喻的借口吧?像乌龟……我想应该叫它萨满教修行。不属于佛教,只是民间修行。当你放生乌龟,你便给予了生命是积德。我认为这也是艺术家的责任,将自己所得回馈给别人。那么你得到的是什么?对我来说,是香港。香港给了我太多。没有香港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果没有我生活的地方和我生活的方式也就没有我们的电影。

这些东西都是自发的(这里指他的展览)。我们只是拿了相机,甚至是手机,享受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并让它们成为个人化的东西。这就是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谈论的内容。如果它是个人的,那么也可能是全世界的。就如同气场作用一般。每次在电影拍摄现场……我会想象只有3个人在电影中,如果你都不觉得我爱你…那么观众怎么能觉得我爱你呢?如果我不在那里指点你的话,那观众有如何能够深深的沉醉于张曼玉的眼神?这便是伟大的电影学,我永远是距离演员最近的人,我要全力支持她们……男人不算……除了张国荣,张国荣算!但其他男人不算。女人,你必须给予她们支持与鼓励。让她们感受到你信任她们,她们也会信任你。你要感受到某种程度上,你爱她们。然后,她们会同你分享,并通过你传达给观众!基本上,我是一个桥梁的作用。那是莫大的荣誉,电影学的大学问,也是任何艺术形式的学问。虽然你不在那里,但其实你在那里。你不能够打搅那种平衡。 “我没来这里,我不会离开”,这是我的生命!这是我所做的事。它来自于这个城市。它来自于这些人,因此我不会放弃。

SG – 艺术是你电影工作之外独立存在的吗?还是说就是全部的杜可风?
CD – 不……我回家的时候,会想做拼贴画,也会想写作。 做电影是如此苛刻。有太多的人……我拍一部电影要跟1600个人共事。 90%的人我要照顾。 90%的人我要与他们交谈。某种意义上说我要带领他们,这真是让人筋疲力尽。为了一大群人需要付出很大的能量。真实的人,回家就做。或跟朋友共进晚餐,或者看一部好电影,抑或是以某种方式放松自己。而我回家,会做拼贴画,这是我的治愈方式。你需要入老僧入定般进入那种不思考任何问题的状态。用普通话说就是,“不经大脑”。换句话说,就是潜移默化。完全是不经计划,油然而生的比如说颜色,或是形式?它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对我而言,这是莫大的收益。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有些事情我自己来做的话便是顺理成章的,那便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某些事物在生成过程中揭示了某些你用其它方式得不出的东西。

SG – 经验的累积?
CD – 当然它是基于经验与对自己的信任。也基于某种方式的进一步自我要求。同时也基于彻底放松成为真实的自己。这并不舒服,但我已经习惯了。正如这幅作品,看看这两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对方。

SG – 我在开幕时没有看到过这幅作品。
CD – 这是杜可风,这是Duke of Von。Duke of Von觉得杜可风是个垃圾。他们有很多共同的乐趣。

这是Ai Wei Wei剃光了我的脑袋。 F * CKER。

Read More

展览/’LADY DIOR AS SEEN BY’ EXHIBITION

JACKLAVENDER2_LADYDIORJACKLAVENDER3_LADYDIOR
Artwork – Jack Lavender

Writer EN/CN – Serruria

從IFC望出去看海,就會見到一個龐然大物出現在中環四號碼頭頂上。對,中環碼頭天台上有一隻巨型Lady Dior袋子橫睡著,晚上袋子的藤格紋還會有LED 亮燈。這就是“Lady Dior As Seen By”的展覽場地。作為巡遊展覽,它已經去過Sao Paolo、Milan、上海等等。現在來到香港了,沒有理由不去吧?!免費展覽喔!

Looking out of the IFC, for a peep of sea view, one can see an odd object lying on the roof of pier number 4. Yes, on top of a pier, there sits a gigantic Lady Dior bag, with glowing LED cannage pattern at night. This is the ‘Lady As Seen By’ exhibition. It has travelled around the world. Sao Paulo, Milan, Shanghai, to name but a few. Now that it’s in Hong Kong, there’s no excuse to miss it. It’s free!

(English continued after Chinese)

上了三層梯級後,眼前就是那個巨型袋子。Lady Dior袋子、袋子上的lucky charms和紮實的手柄結構都非常吸引目光兩個衣著醒目的男生替我開了那刷白的門,用英文歡迎來賓“Welcome to Lady Dior As Seen By”。涼快的場地放置著上百件藝術品,全由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家所做,全部也用Lady Dior包包做靈感。藝術品旁沒有太多的資料,幸好場內漂亮的黑衣Narrators很主動地幫忙解說。

Gregor Hildebrandt,德國藝術家,他選擇了V H S和卡式帶的帶子來覆蓋包包。原來他用了Hitchcock的Vertigo來覆蓋前後兩面,傍邊則用了Garbage樂隊的歌“To Die For”。如果我沒有事事詢問Narrators我那會知道啊?Google一下藝術家的大名真的有助你了解更多,如果你不熟他們的話。去Google Tim Gutt、Tim Walker、Peter Lindbergh看看!

Read More